E旅行网-北京淘游

标题: IHG洲际酒店集团 买分活动,买一赠一 [打印本页]

作者: E旅行新闻官    时间: 2015-6-17 14:02
标题: IHG洲际酒店集团 买分活动,买一赠一
本帖最后由 E旅行新闻官 于 2015-6-17 14:04 编辑

IHG洲际酒店集团 买分活动,买一赠一

在上个月我们推出了希尔顿酒店买分活动,买一赠一,只过了一个月时间,洲际集团也推出了买分活动,同样是买一赠一,大家赶紧哦

活动日期:即日起-6月30日

预定链接

购买规则

以1000分的整数倍购买积分,

价格:

1000-10000点,每1000点为13.5美元
11000-25000点,每1000点为12.5美元
26000-60000点,每1000点为11.5美元

你可以兑换欧洲或者北美地区的洲际集团旗下10000分左右的酒店的免费夜晚,因为你1万分的成本为67.5美元左右,但是10000分即可兑换的酒店如果花现金入住很少有价格为60美元上下。

最近是旺季,洲际酒店集团应该暂时不会推出很有吸引力的促销,如果大家如果刚需,可以按自己行程安排购买一些积分,按照我说的使用方法使用还是比较具有性价比的。






作者: 带你飞飞飞    时间: 2015-6-17 14:25
10000分本来的价值也就70美金,好嘛
作者: ˇ_/pig③_ˇ    时间: 2015-6-17 15:24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hcgg    时间: 2015-6-17 15:38
怎样查要订的酒店多少分兑换?

作者: 蓝色生死恋    时间: 2015-6-17 16:22
hcgg 发表于 2015-6-17 15:38
怎样查要订的酒店多少分兑换?

选择你要预订的酒店,之后会有酒店不动明王费用价,弹性房价和积分兑换所需的积分额,在此页面就可以查看你所订酒店兑换所需积分
作者: CHENS    时间: 2015-6-17 16:24
抄起计算器算了一番,好像买积分并不是很值的样子
作者: 到处走走    时间: 2015-6-17 16:31
只能兑换欧洲和北美吗?
作者: hcgg    时间: 2015-6-17 16:37
蓝色生死恋 发表于 2015-6-17 16:22
选择你要预订的酒店,之后会有酒店不动明王费用价,弹性房价和积分兑换所需的积分额,在此页面就可以查看 ...

谢谢版主,我查了我要订的酒店要35000分啊,不划算。
作者: 到处走走    时间: 2015-6-17 17:01
PIN就是密码吗??购买积分能即时到账吗?

作者: 53543344    时间: 2015-6-17 18:40
这种起码能进到自己账户的白分,不能单单从价格上和某宝上面那些来源不清的分比,当然了,如果只看价格,你完全可以选择x宝的
作者: 蓝色生死恋    时间: 2015-6-17 21:29
到处走走 发表于 2015-6-17 17:01
PIN就是密码吗??购买积分能即时到账吗?

24-48小时内到帐

作者: 蓝色生死恋    时间: 2015-6-17 21:33
CHENS 发表于 2015-6-17 16:24
抄起计算器算了一番,好像买积分并不是很值的样子

兑换国内酒店性价比不高,兑换港澳或欧美酒店,还是不错的

作者: 到处走走    时间: 2015-6-17 21:55
蓝色生死恋 发表于 2015-6-17 21:29
24-48小时内到帐

PIN就是密码吗?

作者: 蓝色生死恋    时间: 2015-6-17 22:00
到处走走 发表于 2015-6-17 21:55
PIN就是密码吗?

PIN就是会员卡密码

作者: lh3783    时间: 2015-6-19 10:16
我要订的酒店需要30000分一晚,如果直接定是900元一晚。
作者: 蜂蜜吱吱巧克力    时间: 2015-6-21 21:40
    这个积分应该是全球都可以兑换的吧?
    第一次准备用积分兑换,我买了3w分(再送3w分)。。准备去日本用。我要预订的酒店是2.5w积分一晚。该房型售价约1500人民币左右。这样算积分兑换还是挺合算的,因为积分兑换是57.5美元/一万分,这样的话用积分买该房型是差不多人民币890左右。我这样算正确吗?求交流
作者: Mitweis"    时间: 2015-6-23 00:14
没有希尔顿给力。但是也很不错!!!
作者: windlily    时间: 2015-7-10 15:09
去美帝换房不错,全部双大床,可以住4人,智选还有免费早餐,4人全包。不过美帝智选基本也要15000分了吧




欢迎光临 E旅行网-北京淘游 (http://www.elvxing.net/)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