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辄就打出9元、99元这样特价机票的低成本航空给很多旅客带来不小的实惠,但目前在我国民航市场上,这样的白菜价机票还是太少了。民航局副局长夏兴华昨天(5日)表示,今后将给低成本航空公司更加优惠的政策,推动我国低成本航空市场的发展。包括在北京新机场内设立低成本航空航站楼,以及鼓励国航、南航等大型国有航空公司成立自己的低成本航空公司。 夏兴华称,低成本航空现在占到了整个全球市场的50%,但在中国只占7%。中国的低成本航空还处于起步阶段,为推动其发展,正在研究出台一些相关政策。 低成本航空的发展涉及机场收费、运价管理、航线航班的市场准入、飞机引进等多方面配套政策的调整。例如,如果飞机成批量引进,将比逐个引进减少数百万美元的开支,这将给低成本航空减少大量成本。但对于如何批量引进,民航局表示,目前具体的政策还在进一步探讨当中。 北京新机场将设低成本航空航站楼 此外,夏兴华还透露,计划在大兴修建的北京第二机场,将专门划分出低成本航空公司运营区域,以节省相应的成本。同时,还会鼓励传统航空公司运营自己的低成本航空。 我国低成本航空发展面临三大难题 目前,全球共有170余家低成本航空公司,各区域的低成本航空发展存在着较大差距。我国的低成本航空刚刚起步,大陆地区真正的低成本航空公司只有一家:春秋航空。当前,我国低成本航空的发展存在着三大难题。 难题一:飞机批量引进 春秋航空成立于2005年,目前已拥有38架A320型飞机,经营76条国内航线、5条港澳台航线和7条国际航线,其中,国内航线每周提供946个国内航班,平均客座率在95%,通达国内36个城市。 但和亚洲其他几家低成本航空公司相比,春秋航空的机队规模还相差很远。刚刚进入中国市场的亚洲航空,在5个国家拥有自己的120架飞机,并还有300多架飞机已经在订购当中。亚洲航空迅速扩张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每次在购买飞机时都是大批量引进,2011年和法国空客公司签订的飞机订单一次性竟多达200架。但由于我国对飞机引进采取谨慎政策,批量引进很难实现。 难题二:机场航班时刻资源紧张 我国机场的现状是,东部地区航线航班密集,盈利的航线主要集中在京沪广深等地的大型机场和部分中型机场,低成本航空公司要发展盈利,需要尽可能开通这些主要机场的航线。但由于我国民航可用的空域资源,尤其是繁忙机场的资源严重不足,大大制约了航空运输的发展。 以今年夏秋季为例,仅在首都机场,每周就有60余家中外航空公司超过1000多个航班的起降时刻需求无法得到满足。此外,国内还有21家机场年旅客吞吐量超过千万人次,他们同样面临着时刻资源紧张的问题。 难题三:旅客对低成本航空很陌生 我国的低成本航空运营从2002年开始,最初主要是外航运营,航线只涉及东南沿海的二线旅游城市,国内大部分城市旅客都十分陌生。2005年春秋航空公司成立,运营几年来虽然已经有所发展,但市场份额依然不多。很多旅客只是听说过但没坐过。对低成本航空公司不提供免费餐食、对行李收费等规定更加不熟悉。 近两年来,我国航班延误问题备受关注,而延误后赔付问题也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低成本航空公司不仅服务和传统航空公司截然不同,很多规定也完全不同,在航班延误赔付上曾经引发旅客纠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