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旅行网-北京淘游

保险
查看: 69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港澳台日韩] 麦理浩径第10段攻略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3-12-3 22:18:09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
本帖最后由 南方燕 于 2023-12-21 19:45 编辑

麦理浩径第10段攻略

长度:15.6公里
所需步行时间:约5小时
标距柱:M169-M200
难度:★
亮点:大榄涌水塘(千岛湖)、大棠枫香林

(麦径第10段地图)
进入方式:麦径第10段起点的位置地处偏远,无法通过公共交通到达或离开,所以建议与第9段一次性行走。

麦径第10段是整个麦理浩径上最长的一段,大致分成3个部分:M169到M179之间主要还是利用的大榄林道;M179至M183之间是一段上山后又下山的土石路,是第10段上相对最难行(但也是风景最优美)的一段:M183到终点M200基本上为平坦的大路,其中最后的6公里左右的路程是沿着大榄涌水塘的引水渠而行。
M169是麦径第10段的第一支标距柱,元荃古道在此与大榄林道分道扬镳,向左转入林间。经过M169后可以看到路的左侧有两个废旧的集装箱改建的小屋子,其中一间挂着“田夫仔士多”的牌子,小店无人值守,内有冰箱放置饮料,游人可自取,每瓶饮料港币10元,零钱放置台面即可。这里是麦径9、10段徒步路上唯一的一个补给机会。小店门口有垃圾收集袋,也是麦径9、10段上极少的几处可以抛弃垃圾的地方之一。

(田夫仔士多)
从士多前行不远可以看到“田夫仔村”的一座牌坊,在此有路通往田夫仔村。该村已有四百多年历史,地处大榄郊野公园中心地带,为蔡氏宗族的客家村,至今仍有村民居住。开村之初,蔡氏祖先认为田夫仔位处高山深处,可以免受海盗贼寇滋扰,因而建村于此地。
元荃古道在M174至M175标距柱之间又再次并入麦径,连接麦径的位置就是吉庆桥所在。关于吉庆桥的说明牌文字如下:
二十年代青山公路建成之前,横跨大榄山区的小径,为元朗至荃湾的主要通道。七渡河为附近数山涧的交汇处,水流湍急,为便利行旅,当地人士于一八六八年(清同治七年戊辰)集资建成“吉庆桥”。五十年代兴建大榄涌水塘时,此桥获得重修。
昔日七渡河附近共有七处跨越溪涧的小渡桥,故得其名。
目前吉庆桥附近为一处休憩点,有凉亭板凳等供游人休息。这是也是大榄涌水塘的入水口之一。
元荃古道和麦径重叠了2-300米后在M175附近再次向右分岔,一路向北前往元朗大棠村终点。
M176至M177之间为著名的“大棠枫香林”,数百米的道路两侧栽满了枫香树,秋冬之际,斑斓炫目。这里的文字说明牌内容如下:
大棠红叶的主角名为“枫香”(Liquidambar formsoana),是一种高可达30米,树姿幽雅的原生落叶乔木。叶的颜色随季节而转变:春夏的翠绿色于秋冬时渐变为介乎黄色与红色的“秋色”。在本港较冷、且日夜温差大的地区叶色较红。枫香的花期为3至6月;木质的球状果实在冬季成熟,悬于枝上,甚具特色。
枫香跟一般认知上的枫叶(例如加拿大国旗上的枫叶)其实是不同的植物。在植物分类学上,枫香属于金缕梅科,而多种著名的枫叶则属于槭树科。

(大棠枫香林)
M178-M179之间有一处小山坳,名为“伯公坳”,在伯公坳的大榄林道路基下有一座小型佛寺,旁边的小道便是“大榄自然教育径”。大榄自然教育径是香港最长的自然教育径,全长7.6公里,从伯公坳出发,抵达位于深井的水塘沉淀塘。
麦径第10段在M179标距柱位置开始上山,上山后不久可见路边有一座小型关帝庙,庙门外有一尊关公坐骑赤兔马的雕塑。通往千岛湖清景台的三岔路口位于M180至M181之间,这个路口是整个麦径第10段的最高点。经由陡峭的台阶路一路攀上,道路的尽头便是千岛湖清景台,站在台上,180°的“千岛湖”壮丽景色尽收眼底,成为麦径第10段上的最耀眼的亮点。这里是道路的终点,游客必须原路返回到路口继续行走麦径。

(前往“千岛湖清景台”的岔路口)
“千岛湖”即大榄涌水塘(Tai Lam Chung Reservoir),是香港新界屯门区大榄涌的水塘,位于大榄郊野公园之内,是香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首个兴建的水塘。由于水塘内有多个散落在不同位置的小岛,因而又称“香港千岛湖”。早于1930年代末期开始,香港政府已计划于新界西部兴建水塘,惟因战事被逼中断。1947年,研究继续展开,并选了大榄涌作为新水塘的位置。但由于战后百废待兴,未有足够资金即时展开工程,故要延至1951年港府才宣布拨款4,000万,1952年正式开始建造,并于1957年落成。水塘储水量为45亿加仑(约2,000万立方米),并由横跨大榄涌谷的150呎高主坝,以及3条副坝组成。1956年,受兴建大榄涌水塘而受影响的大榄、关屋地村民遭政府徙置到荃湾并成立大屋围,即现今的海天豪苑。在大榄涌水塘兴建的同时,水塘范围被划为造林区,栽种了多个品种的植物,以巩固水塘集水区的建筑结构。另一方面,由于兴建水塘的山谷内有不少丘陵,水塘建成后便形成一些岛屿,成为该水塘的特色之一。而水塘北部的七渡河河口,更是元荃古道的路段之一,为古时人们来往元朗和荃湾的必经之路。大榄涌水塘除了收集雨水外,也是收集从中国大陆购入的东江水的水库之一。另一方面,于昔日乐安排海水化淡厂运作期间,大榄涌水塘亦是收集蒸馏后的淡水的地方。大榄涌水塘周围主要是植林区,由于水塘附近的土壤贫瘠及经常受山火影响,为了巩固水塘集水区的建筑结构,故此于1952年开始了植林工作,在水塘附近培植了很多不同品种的植物。水塘深浅不一,由于受侵蚀的泥土从山上被冲下,塘底主要为沙泥。水塘的储水量大,为不同的鱼类提供了多样化的生境,其中包括具保育价值的鱼类如弓背青鳉。

(千岛湖全景)
回到三岔路口,顺着“黄泥涌水塘”指示牌方向西行下山,到达M183标距柱附近重新进入大路。在这里大路分为两条,右侧一条通往黄泥涌水塘,左侧则继续为麦径第10段。从M183到M187之间仍可以看见大榄涌水塘的一隅景色,在M187标距柱附近可向左侧经岔路前往扫管笏村。
从M187标距柱前行不久麦径后便一路沿着大榄涌水塘引水渠而行,直到终点附近的M199,路途十分平坦。

(麦径第10段及大榄涌水塘引水渠)
从M193到M199是长约3.1公里的屯门健身径,沿途共设有14个健身站及两套健身设施,健身站的设施包括热身区、曲腱挺身柱、掌上压支架、侧跳支架、引体上升支架、健身组合、立定跳高柱、梅花桩、支撑提腿支架、仰卧坐起凳、横梯支架、侧一字撑压腿架及平衡木;健身设施则有太极推手器及关节健身架。在这一路段上有一处健身点周围栽种有多株洋紫荆树,洋紫荆学名红花羊蹄甲(Bauhinia × blakeana Dunn),是多年生乔本植物,红花羊蹄甲于1880年在香港被首次发现,经当时港督亨利·阿瑟·卜力爵士(Sir Henry Arthur Blake)和植物学家共同研究,确认为羊蹄甲属的新种,并以卜力爵士的姓氏为之命名,原译名为“洋紫荆”,又因其属羊蹄甲属,叫它“红花羊蹄甲”或“紫花羊蹄甲”。1965年,“洋紫荆”正式被定为香港市花。1990年4月4日,“洋紫荆”被《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规定为区旗和区徽图案。但由于某种禁忌,在官方文件中“洋紫荆”的“洋”字被省略,而称之为“紫荆花”。在香港,洋紫荆每年冬春之际盛开。

(洋紫荆)
麦径10段的最后一段M199-M200先是一段陡然向下的石阶路,然后是大约200米左右的向下的狭窄水泥铺设的小道,途中会经过一处三岔路口,左边是屯门径,右边是麦径,沿着麦径的小路再前行百米左右便是车水马龙的青山公路了,麦径在此到达终点,“麦理浩径终点“告示牌和M200标距柱就在出口的左侧。
(麦径浩径终点)

退出方式:麦径第10段终点的出口位置附近为华都花园巴士站,有多路巴士来往于新界各个地点,亦可步行数百米到达港铁屯马线屯门站。
提前撤离方式:在M187标距柱附近离开麦径,从白石坑到达扫管笏村,在此可乘巴士或新界专线小巴离开。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分享到新浪微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新浪微博登陆

本版积分规则


讨论社区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合作伙伴
       
E旅行网 版权所有©2011-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3012965号-2京ICP备13012965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2843号

手机版 | APP | 电脑版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