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航资源网2015年6月17日消息:以广州北京为枢纽,南北半球淡旺季匹配运营,是南航A380的成功模式。 从6月20日起,南航把旗下最重要的机型之一——A380巨无霸客机投入到北京—阿姆斯特丹航线CZ345/6上,使这条航线的载客量几乎较之前翻倍。这是南航A380首次在北京执飞国际航线。 北京—阿姆斯特丹迄今已开航19年,是南航最早的国际长航线之一。 南航A380执飞北京—阿姆航线时间为6月20日到10月24日,每天一班,航班号为CZ345/6,去程00:50从北京起飞,当天05:10抵达阿姆斯特丹,回程14:50从阿姆起飞,次日凌晨抵达北京。之后的欧洲淡季期间,该航线将仍由A330执飞。A380将调往执飞正处旺季的广州—悉尼航线。 由此,利用A380巨大的运力,南航可调节澳洲和欧洲两大区域的淡旺不均:夏秋季投入北京—阿姆斯特丹航线,抓住暑期欧洲游的高峰期,进一步提升南航在欧洲航空市场的运力份额和影响力;在冬春季投入澳洲航线,满足旺季澳洲市场的需求。南航广州—洛杉矶航线则常年保持使用A380执飞。通过这种淡旺季节搭配,既可以充分利用A380的运力,使5架A380事实上执飞两条国际大线搭配两条国内公商务航线,又能降低航班运行成本,增加航班利润和收入。 4年多来,从加盟南航之初的举国轰动,到围绕其经济效益的争议不断,再到如今已形成相对成熟的运营策略,A380与南航转型国际化规模网络型航空公司的进程互相支撑,巨无霸与大象踏出了令世人惊异的舞步。 下一站:为什么是北京—阿姆斯特丹? 在全球市场中,阿姆斯特丹机场是重要的航空枢纽,凭借其完善的中转设施和航线网络,已成为进入欧洲的重要门户,也是中转至南美等地的枢纽城市。 阿姆斯特丹也是南航国际航线网络中的重要节点。1996年,南航开通了由广州-北京-阿姆斯特丹航班。到2011年6月,南航增开广州-阿姆斯特丹直飞航线,每周三班。因市场需求旺盛,广州-阿姆斯特丹航线到2012年就增加到每天一班。 南航驻阿姆斯特丹办事处总经理庞业东告诉记者,南航从阿姆斯特丹至广州和北京航班,平均客座率均超过了90%。“南航与荷航在中荷航线上积极开展代码共享合作,而通过代码共享,我们双方的航线网络也延伸至中国内地及欧洲各大中城市。” 南航首次将A380投放在中荷航线,一方面满足了市场迫切的运力需求,另一方面将极大促进中欧经贸往来和各个层次的交流。 而从南航全球运营的角度来观察,A380投入到北京-阿姆斯特丹航线,将使南航以广州、北京枢纽为中心,以澳洲和欧洲、北美市场为两翼,在大自然的时空切换中,巧妙地形成全球南北半球淡旺季的和谐匹配。 就现阶段而言,A380给南航带来的已不仅仅是巨大的品牌影响力,不仅仅是加盟之初为南航赢得极高的国际辨识度,也不仅仅是第一次使中国航空公司以国际化公司形象登上世界舞台,更重要的是达致了南航整合长航线与短航线、网络运营与品牌推广的全成本经营理念。 能做到这一点,得益于南航的国际化转型。 多年来,南航争做国际一流公司的决心坚定。经过持续数年埋头苦干,南航已使国际航线运营占比提升至30%左右,构建了全球性的航线网络,国际化转型初步显现成效。以A380执飞北京-阿姆航线为标志,南航事实上正在进入规模网络型国际化航空公司的快车道。 整合,源于洛杉矶航线和澳洲航线。 洛杉矶样本:国际大线匹配国内航线 2012年9月,第四架A380交付,意味着南航A380机队基本集结完毕。 一个月后,南航宣布将由A380执飞广州-洛杉矶航线,替换当时的B777机型。这是该机型执飞的第一条国际航线。 回过头来看,A380飞出国门的首站选择洛杉矶,无疑是一个审慎考虑的结果。广州-洛杉矶航线是南航最早的国际大线,1997年就已开航,市场相对成熟。其次,近年中美经贸往来持续升温,两国在旅游、教育等方面的交往也日益频繁,市场潜力巨大。最后,A380对于大洋彼岸的旅客,同样是新鲜事物,机型的吸引力很大。 彼时,南航正在力推战略转型,力图将广州打造成华南地区最大的国际枢纽,吸引周边乃至北方旅客到广州中转。A380的投入,成为枢纽中转的最大利器,一方面它的品牌效应吸引更多周边旅客慕名而来,放大中转效应;另一方面。执飞国际长航线,其经济性、舒适性均也要比旧机型更高。 很快,A380便显示出巨无霸的优势,执飞广州-洛杉矶航线半年,其运营各项指标已经与B777机型持平,到了中美航线传统旺季,即7、8、9月份,该航线更是录得单月盈利超千万的数字,创造单班盈利百万的记录。 A380投入洛杉矶航线,不仅给航线的运营品质带来提升,南航也在实践中,摸索并积累了A380的运营经验:国际与国内航线搭配飞,飞机从洛杉矶返回,凌晨抵达广州,稍作短停维护后投入广州-北京航线,一直到晚上21:30执行洛杉矶-广州航班。这样合理的调度安排,大幅度减少了飞机的停场时间,A380机队的日利用率增加了25%。 这一经验,很快在澳新航线上得到放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