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分析结果显示,客机在坠海前最后时刻处于“高速下降且持续增速”的状态。且对一个外侧襟翼残骸的分析表明,其折断后脱离飞机时极有可能没有展开。一般来说,飞行员在操控飞机降落时会将襟翼展开。
澳大利亚交通安全局(ATSB)11月2日公布的一份有关马航失联航班MH370调查的最新技术报告称,飞机在坠海时处于无人控制的状态。 美联社称,这似乎印证了调查人员一直以来持有的观点:这架波音777客机在燃料用尽时没有人在控制飞机,飞机随即以高速坠入澳大利亚西面的印度洋海域。 报告称,针对卫星数据的分析结果显示,客机在坠海前的最后时刻处于“高速下降且持续增速”的状态。且针对在坦桑尼亚海岸发现的一个外侧襟翼残骸的分析结果表明,该襟翼折断后脱离飞机主体时极有可能没有展开。而一般来说,如果飞行员在操控飞机进行降落,会将襟翼展开。 澳大利亚交通安全局MH370航班搜寻行动负责人彼得·弗利(Peter Foley)此前就曾表示,如果襟翼没有展开,几乎可以完全排除飞机坠落入海时有人操控的可能,而这也有效证明了当前搜寻区域的正确性。 路透社称,飞机在下降过程中是否受到人为干预的问题非常关键,因为如果飞机(在油料用尽后)曾经滑行,残骸区就有可能在如今已几乎排查完毕的搜索区域外。 官方搜索团队推定,飞机在最后的下降阶段没有“输入指令”,这意味着当时飞机内已没有飞行员或是飞行员已失去知觉。他们相信,飞机处于自动驾驶状态,在燃油用尽后急剧下落。 “这一发现意味着飞机没有被设定为着陆或水上迫降模式,”弗利在堪培拉对记者说,“你无法做到100%的肯定,我们也不愿给出完全确定的结论,”但“你们可以自行推论这是否意味着有人操纵飞机”。 迄今为止,已有超过20件确认或被怀疑来自MH370的物品在印度洋被冲上海岸,但对搜寻区域进行的深海声呐搜索则没有任何发现。搜寻人员预计,对12万平方公里搜寻区的搜索将于明年年初完成,而一些官员已经表示,目前没有延长搜索的计划,除非有新证据指明客机的位置。 澳大利亚交通部长达伦·切斯特(Darren Chester)表示,正在堪培拉举行会议的多国专家将对未来可能的MH370搜寻工作做出进一步规划指导。 专家们一直试图通过研究在印度洋找到的第一个机身残骸(一个襟副翼残骸),来推断飞机坠毁后最有可能漂移的区域,以确定一个新的搜寻区域。 搜寻团队使用了多个襟副翼复制品漂浮物进行实验,以确定它们在水中的移动主要是受风向还是水流的影响。这一实验的结果已经被采纳进新的漂移分析。 这一分析的初步结果也呈现在了此次报告中,显示残骸可能来自目前的搜索区域或其北部。不过,澳大利亚交通安全局谨慎表示,这一分析仍在进行中,最终结果可能会有变化。 2014年3月8日,马航MH370客机在从吉隆坡飞往北京途中失联,当时机上载有乘客和机组人员共239人。对客机的搜寻工作已持续超过两年半,搜索区域一直聚焦于印度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