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旅行网-北京淘游

保险
查看: 2201|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其他] 【新京报】更酷更环保的低成本契约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1-11-16 13:07:31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四川成都
本帖最后由 升起炊烟 于 2011-11-16 13:12 编辑

在国际背包客心中低成本航空(俗称“廉价航空”)是他们旅行的重要途径和工具,也是很酷的生活方式和旅游方式。而很多中国游客对低成本航空依然充满质疑、困惑和陌生感。实际上,包括亚洲航空、宿务航空、捷星航空在内的低成本航空已经或者即将进入中国。同时,随着个人旅游、背包客以及环保等生活方式的进一步推广,中国游客与低成本航空交集的可能性将大大增加。  一整套成熟的运营模式保证低成本
  王振正四处搜罗前往吉隆坡的打折机票时,他的加拿大老板建议“为什么不选择亚航,它的价格非常优惠。”的确,上个月老板夫妇就去天津乘坐亚航前往马来西亚度假,顺便还在天津利顺德酒店体验了一把老风情。“他平时出差都是乘坐商务舱,度假的时候却选择廉价航空。”王振对老板的消费方式很不理解,在他看来,“廉价”就意味着不舒适、不安全和服务不到位。
  实际上,航空公司本身并不喜欢“廉价航空”这个词,他们一再强调更为精准的翻译——“低成本航空公司”(Low Cost Airline),它并不是简单的“低价”,而是一整套成熟的运营模式。
  “亚航的低票价来自于只保留航空安全及快捷两大基本要素,在其他可控项目上实行低成本运作。”亚洲航空高级商务副总裁陈凯霖介绍,“传统航空公司的飞机日利用率只有12小时,而亚航可达到16-17小时。”
  大部分低成本航空公司降低成本的方式都相似,包括不提供免费餐饮、增加座椅、减少托运重量、利用二线机场等。正是这些运营模式,使低成本航空公司在相同航程的航班上,机票价格与普通航空公司相比可以便宜30%-80%。
  选择一种更酷更环保的生活理念
  一直以来,低成本航空将消费群体定位为年轻人群,包括学生、背包族、年轻家庭和白领等。在欧美,乘坐低成本航空的客人年龄已经达到40岁左右。“商旅时我乘坐商务舱、入住五星级酒店;穷游时我乘坐廉价航空,住客栈或青年旅舍,这是我的生活方式。”香港人Jerry年轻时保持这个习惯一直延续到现在,即使他的职位是CEO。
  上世纪80年代,世界首家低成本航空公司美国西南航空公司创立,其初衷是为了对付萧条的航空业。而今日,在一些年轻人看来,选择低成本航空是一种更环保、更酷的生活理念。“我早就看不惯飞机上那些难以下咽的免费饭食,大部分白白浪费。”背包客菠萝说,“低成本航空提供的可选择付费菜单才更加环保,也更加人性化。”而这些年轻的航空公司也的确不断推出各种更时尚更个性的服务,比如宿务航空的Lady Gaga舞蹈安全演示,捷星航空提供Ipad租赁服务,成为全球首家拥有iPad定制应用程序的航空公司等。
  积极开拓中国的低成本航空市场
  虽然目前在国内,“低成本航空”依然是一个小众话题,但是随着旅游方式和旅游消费人群的多元化,其市场增长速度绝对令人期待。比如,宿航目前每周执飞三趟马尼拉往返北京和广州的航线,上海航线则为每日一趟,根据2011年第一季度和2010年的数据,宿航客运量的增长率如下:中国大陆(从马尼拉飞往北京、上海和广州)提升了36%、
  宿航市场营销和分销副总裁Candice Iyog说道:“中国是宿航的下一个发展区域。我们如今已执飞中国北方和南方的航线。进一步增加两国间的连接性将使旅游业和贸易活动从中受惠。从2012年1月7日起,往返马尼拉和北京的航班将增加至每周四趟。”而陈凯霖也表示,“目前,中国是亚航的第二大市场,已经开通每周177班飞往广州、深圳、桂林、杭州、天津、成都、香港、澳门的航班,中国乘客可以方便地转往亚洲、澳洲、欧洲等70余个航点。从2010年至2011年9月,亚洲航空在中国已经运送旅客超过240万人次。
<INPUT style="DISPLAY: none" value=0 type=checkbox name=titlecheckbox sourceid="SourcePh">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www.bjnews.com.cn)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分享到新浪微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1-11-16 15:30:08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江苏南京
这是传说中的软文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新浪微博登陆

本版积分规则


讨论社区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合作伙伴
       
E旅行网 版权所有©2011-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3012965号-2京ICP备13012965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2843号

手机版 | APP | 电脑版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